认识感觉统合
感觉统合理论是于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(J.Ayres)所提出的,爱尔丝博士表示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通路(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前庭觉和本体觉等),会将身体内外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,这些感觉刺激都有各自传入和传出的通道,透过这些感官,我们得以接受到外界的讯息。然而这些感官讯息都是局部的、分散的,而且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非常多,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,因此大脑对这些信息加工处理(解释、比较、增强、抑制、联系、统一),检索出最有用、最重要的那些讯息,以供大脑使用,大脑便会对重要讯息进行反应,整体反应就会更为准确、及时。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,整体协调得当,便能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适切反应,下达动作指令,并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切的调整,神经系统也会利用这些丰富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、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,提升后续反应的效率和正确性。这系列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,便称为感觉统合,简称“感统”。
感觉统合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,然而现今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的影响下,孩子不需要太多需求表达,便能快速地得到物质上的满足,进而影响主动探索的意愿,少了主动探索的机会,容易让感官处理出现异常,可能会对特定的感觉输入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,呈现无法适切对外反应的状况,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。根据我国相关研究表明,儿童感觉统合失常的发生率大约为 10-30% ,而感觉统合失常的常见表征,如出现多动躁动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协调不良、互动退缩等,明显影响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。爱尔丝博士便提出了感觉统合治疗方法,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,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。